加拿大百人会召集华人精英研讨华人社区共同利益

【加拿大乐活网(lahoo.com)记者胡乐报道】2018年4月28日下午1点30分,加拿大百人会在Best Western Plus Sands Hotel召开首次研讨会,探讨华人社区共同利益。具有中港台以及其他背景的华人精英齐聚一堂,分享了自己对于华人共同利益的看法。关慧贞、陈苇蓁、李耀华、欧泽光、Stan Rample、陈志动、梁燕城、吴权益、谢坚、叶春吟、黄陈小萍、苏红、崔钒等各界精英悉数到场,会议热烈而融洽。Kari Karlsbjerg、高爱红、何乃杰、张康清致欢迎词,并分别主持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现场嘉宾

主持人Kari Karlsbjerg女士

高爱红女士致辞

何乃杰先生致辞

加拿大百人会是由长期关注华裔政治参与的社会活动家丁果等人发起创立的,旨在启发华人的参政议政精神,凝聚华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华人社区的共同利益,逐步提高华裔参与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巩固加拿大多元民主的主流价值。

加拿大百人会创会会长、研讨会总策划人丁果先生

加拿大百人会介绍材料

新民党国会议员关慧贞指出,我们必须承认,来自各地的华人既拥有共同之处,又存在文化、语言等差异。但是,华人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感谢,相互尊重各自的差异,进而超越差异,找到华人社区的共同根基。担心自己成为歧视受害者,不愿意与“陈规旧习”为伍,斤斤计较谁得谁失,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是阻碍华人团结的主要因素。只有超越个人利益和恐惧,发现和解决困扰华人社区团结的共同问题,才能找到华人社区的共同利益。

关慧贞女士

关慧贞女士与《高度周刊》记者合影

卑诗省托儿国务厅长陈苇蓁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目标(Goal),一个是远景(Vision)。很多移民可能知道他们的近期目标,但是不一定清楚远景。陈苇蓁说,她花了很长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而要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安稳、安乐的社会,每个人都不需要忍受饥饿、贫苦和战争,每个人生活得更好。华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具体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但是在需要一个安稳社会这个远景上,应该是一致的。

陈苇蓁女士

研讨会间隙,加拿大乐活网采访了陈苇蓁女士,请她为中国大陆移民参政议政提供一些建议。陈女士表示,华人如果有从政的想法,应该先从服务基层社区开始,或者加入一个政党,从幕后工作做起。她非常欢迎有志者与她们的团队联系,获得进行锻炼的机会。

陈苇蓁女士接受《高度周刊》采访

卑诗省自由党影子内阁律政评论李耀华先生,分享了自己作为香港移民之子,积极服务社区和参与政治的个人经历。他指出,华人来到加拿大,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华人不仅需要寻求共识,还需要找到办法,相互支持、相互提携,为社区和社会做贡献;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从小学、中学开始,就学会为社区提供服务。他还表达了一种担忧,即目前不仅华裔在政治上较为保守,其他少数族裔实际上也缄默不语,对于民主政治来说,这是不利的。

李耀华先生

列治文区议员欧泽光讨论了他的一个观察。他说现在的华人已经不同于从前,从前是任由他人定位,现在则是重新自我定位;从前是落叶归根,现在则是将加拿大作为家园。一种新的唐人街现象正在形成。这种唐人街现象是观念、心理、行为的。具体来说,它行为上极端自我,文化上自我娱乐,心理上过于敏感,经济上自我放纵。欧泽光认为,新唐人街与主流社会隔离,是非常危险的。加拿大华人应该合理自我定位,分清“中国心”与“加拿大心”的关系,认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积极换位思考,遵守法律和程序,关心弱势群体,融入到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去。

欧泽光先生

前阿尔伯塔家庭和社会服务部副部长、百人会顾问Stan Rample,强调了文化价值观对于弥合华人与其他加拿大人差距的重要性。他表示,华人移民和其他加拿大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观非常重要。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是无条件的,有助于形成一种道德和伦理和框架,引导大家找到共同的根基。他希望能够借助自己对华人和其他加拿大人文化价值的综合理解,以及与华人交往的经历,提出指导各方合作的策略。

Stan Rample先生

前中侨首席执行官、前温哥华市议员、百人会顾问陈志动先生,为中港台移民参与社区和政治活动提供了路线图。他指出,来自亚洲的华人移民,可能拥有相同的文化和愿望,但是由于生活经历截然不同,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大大限制了华人在加拿大的公共参与。陈志动先生就中港台移民的公民参与方式,分别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陈志动先生

陈志动先生与《高度周刊》记者合影

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创会院长、百人会顾问梁燕城博士,探讨了如何建立人与人的互感互通关系。他结合自己与不同族裔的交往,以及前往中国从事公益活动的经历,批评了将他者视为“死物”或根本无视他者的人际关系,指出人类应该超越纯多元或纯一体思维,追求多元互动、整体和谐、一体多远的关系网络本体论。

梁燕城先生

华联会常务理事、百人会会员崔钒提醒大家思考,我们来到加拿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以前,华人来到这里是为了做小生意、挣钱,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应该做出改变了。最近10年来到卑诗省的中国移民,只是享受新鲜空气和安全食品,并没有思考如何融入加拿大社会,这是不对的。中国移民应该积极参与到加拿大社会中去,服务社区,追求华人共同利益,成为主流社会的一份子。

崔钒先生

加拿大亚裔特别活动协会董事总经理吴权益,首先介绍了台湾文化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动,引出了多元文化主题。其次,又通过图像展示了加拿大与众不同的“建国150周年”纪念形式。他从这种形式的纪念中感悟到,不能面对自己的过去,就没有真相;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加拿大一直寻求和解,一直向原住民道歉。最后,吴权益先生表达了对“谁是加拿大华人”的思考,并阐释了自己对“华人”与“加拿大人”的独特看法。

吴权益先生

列治文扶轮社主席和列治文跨文化咨询委员会主席谢坚表示,华人内部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我们不能仅盯着差异,而应该存异求同。最起码大家在两点上是一致的:第一,大家都是加拿大移民,都住在加拿大;第二,在主流社会眼中,大家都是华人。在这种背景下,华人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创建加拿大多元文化。当华人的贡献被大多数人承认时,华人就成为了“主流”。可惜的是,华人在很多行业里的贡献还不够,或者贡献很突出,却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华人在各个层面上“最迫切”的问题,是争取让大多数人认可华人的贡献。

谢坚先生

叶春吟女士

国会议员黄陈小萍畅谈了自己从香港城堡山到加拿大国会山的经历,探讨了参与公职的推动力。她曾经分别担任联邦国会的少数派、多数派、反对派核心小组成员,历经不同职位。回首来时路,黄陈小萍强调,如果没有一颗为社区服务之心,就不要从政。热情、勤奋、价值可以引导一个人度过艰难时刻。从政的意义不在于最终结果,而在于过程本身。

黄陈小萍女士

卑诗省注册社工师、百人会研究员苏红博士,根据自身的移民安置服务,介绍了中国移民来到加拿大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她说,中国移民大都英语不过关,难以应付日常交流,甚至会被人认为智力有问题;长期生活在另外一种制度中,对加拿大社会缺乏了解,对政治也持谨慎甚至反感态度。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中国移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使他们往往将族裔认同置于政治主张之上,只给华裔候选人投票。不过,苏红博士提醒说,2017年中国大陆向加拿大提交移民申请的有3万人,香港和台湾分别为1100人、900人,十年以后加拿大华人的来源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观。如何提高中国大陆移民的社会融入和政治参与度,乃是华人社区的共同问题。

苏红女士与《高度周刊》记者合影

百人会研究部主任张康清先生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互动

百人会发起人朱洲先生最后致辞,感谢到场嘉宾和观众

根据2016年加拿大统计局调查数据,华人总数接近17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1%,在各族裔中排第7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传统,华人来到加拿大以后,不仅对政治参与缺乏热情,而且内部“山头林立”,无法形成应有的政治影响力。可喜的是,从这次研讨会中,加拿大乐活网看到了华人“政治突围”的希望。与会精英不仅承认中港台华人存在差异,而且积极支持存异求同,维护华人社区的共同利益。但愿华人社区能够以此为契机,开启华人参政议政的新格局、新气象!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Posted in: